月薪300元,支教21年,他是143位孩子的父亲,被世人称菩萨老师

时间:2023-12-07 21:26来自:未知

“这个门进来一个强盗,他拿着刀要捅你们的时候,第一个为你们挡刀的绝对是我,当你们不听话的时候,我跪下来求过你们,求你们听我的话,我们虽然是无依无靠的孩子,但是我们是脚踩在地上的人。”

平凡的人注定平庸吗?这位声泪俱下的老师告诉我们:绝非如此。

他原是成都重点中学的老师,却为了一份三百元的工作,辞去稳定的工作,离开妻儿,只身前往陌生的高原。

而这一切,竟然缘起一篇不起眼的报道。他叫胡忠。

西藏康定县福利学校的校长,也是143名孤儿的阿爸。

不平庸的抉择

33岁以前的胡忠,和普通的你我一样。

作为平凡家庭的孩子,凭借考学,从小镇一路走进大城市。

有人戏称我们为小镇做题家。但胡忠无疑是成功突围的那一个。

胡忠

毕业后不久,他就考进了成都的一所重点中学当化学老师。

不仅月薪稳定,住着单位分配的房子,他还迎娶了美丽的音乐老师谢晓君。

至此,普通人追求的小确幸,胡忠全都有了。

然而,谁能想到,他竟然亲手舍弃了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一切。

2000年,新世纪伊始,成都晚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:甘孜州康定县康西学校急需老师。

短短一句话,还刊登在最不起眼的角落,却影响了胡忠的一生。这一年的国庆,他带着妻子去康定考察,第一次见到了那些孩子。

那与其说是学校,不如说是福利院。

因为在这里就读的孩子,是来自甘孜州13个县的汉、藏、彝、羌四个民族的孤儿。作为一所全免费的寄宿学校,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全在这里。

孩子们的汉语不好,胡忠更听不懂他们的藏语。但当那一双双好奇的大眼睛凝望着他的时候,只一眼,胡忠便读懂了他们。

这些被遗忘的生命渴望知识,渴望能拥有一个家。这些清澈的眼神深深刺痛了胡忠。他决定要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。

回到成都后,胡忠提交了支教申请,还办了停薪留职。此事在家里引起轩然大波。

下基层支教对有些人而言,只是为了让简历好看,说白了就是去镀金。

但胡忠已经33岁,有了十几年的教龄,根本犯不上再下基层。

家人和朋友都说他疯了。

放着安逸的成都不呆,非要跑到穷乡僻壤里去。

成都

万万没想到,在众所反对的声音中,唯一一个支持他的人竟然是他的妻子——谢晓君。

要知道,当时他们的女儿还未满周岁,家里正是需要男人的时候。

但谢晓君亲眼见过那些孩子的眼睛,所以分外支持丈夫的决定。

就这样,胡忠放下了成都的一切,只身赶赴高原,他说:

“成都的孩子不会因为我的离去,而没有书读,但雪原上的孤儿们,却有可能因为我的到来,改变一生。”

也许,有人会问:“这种短暂的感动,又能持续多久呢?”

对此,胡忠一言不发,他决意用行动来作答。

临行前,他对妻子说:“就一年,我去看看就回来。”

可他却食言了。当时,胡忠自己也没料到,这一去便是一生。

胡忠与谢晓君

出人意料的是,这一场令他舍弃了一切的奔赴,却没有受到孩子们的欢迎。

起初,胡忠还以为是由于语言不通。

但他很快就发现,远没有这么简单。

雪原上的孤儿

康定康西福利学校位于海拔3800米的甘孜州,蓝天和雪山带给人类的,是令人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。

缺氧,呕吐,失眠是家常便饭,而且来这里支教,除了每月三百元的补贴,一无所有。

不难想象,这样的条件是留不住老师的。大多数人甚至连原定的支教期都坚持不完。

甘孜州

当然,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,我们不能去苛责他们的离开。

但不可否认的是,每一位老师的离开,对于这里的孤儿来说,都意味着他们又一次被抛弃了。

每一次,孩子们都拼尽全力地挽留。每一次,他们都被留在原地。

就是因为这样,胡忠于他们而言,不过又是一个早晚会走的人,一个不能依靠,也无法赋予信任的人。

都说医者父母心,为人师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

胡忠就是这样一位老师。

课堂上,他是全科老师,什么课都教。

课下,他搬出了教师宿舍,和孩子们住在一起,替他们理发、煮早饭、烧水,什么活都干。

在日复一日的朝夕相处中,一颗颗冷掉的心,硬是被胡忠用至纯的真心捂热了。

孩子们对他的称呼也从“老师”变成了“阿爸”。

这些历经苦难的孩子们终于重新找回了对世界的信任。

伴随着这一声声“阿爸”,胡忠每一次的应答,都是一句承诺,一句永不离开的承诺。

他越来越清楚,曾许给妻子一年后归家的诺言,自己可能再也无法兑现了。

在胡忠离家的第三年,妻子谢晓君发来了最后通牒。

总结起来,只有两句话:

第一句,你到底还回不回来?

胡忠不忍作答,只有满心的愧疚。

但妻子的下一句话,让他顿时红了眼眶。

“你不回来,我就带着孩子来陪你。”

2003年,谢晓君带着三岁的女儿胡文吉来到康定。

胡忠一家

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的她放下了自己最爱的钢琴,再也没有抹过胭脂。

这里的孩子,相比音乐课,更缺的是基础教学。

此后,谢晓君成了康西的一块砖,哪里需要往哪里搬。

一次,她因高反高烧不退,在当地的医院打了一周的点滴也不见好转。

可是,就在这时,刚来了三天的数学老师突然不告而别,孩子的课程开了天窗。

谢晓君听说后,拔了针头就往学校赶,硬是没让孩子们落下一节课。

从此,福利院的孩子们不仅有了阿爸,也有了阿妈。

但是,在这之后,他们的亲生女儿小文吉却再也不肯当着外人的面,叫爸爸妈妈了。

平凡中的伟大

“妈对不起,我说我没有办法,两边都照顾好,一百多个孤儿要靠我,我说如果有下辈子,我好好地孝敬你。”胡忠痛苦地说着。

胡忠一家

2006年,位置更偏远,条件更加艰苦的康定木雅祖庆学校建成。

谢晓君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。

一家三口在同一片草原上,分三地而居,短则几周,多则几月才能相聚。

可他们没有一句怨言。

今年是胡忠一家在康定的第22年。

自2000年离家,胡忠再也没有回成都陪父母过过春节。

因为康西是这些孤儿们唯一的家。

在这一年中最该团圆的节日里,胡忠阿爸绝不会丢下他心爱的孩子们。

但对于家人,胡忠只有道不完的亏欠,只盼有来生,能弥补此生的亏欠。

二十二年的时光。

从满头青丝到早生华发,胡忠夫妇把一生中最好的时光,都献给了这些毫无血缘的孩子们。

谢晓君患上了严重的背痛,胡忠的身体也虚弱到夏天都必须穿棉袄的地步。

可他们还是以志愿者的身份,拿着每月300元的补贴,过着称得上清苦的日子。

常有人问他:“值吗?”

胡忠只说了一句话。

“这些孩子才是我心目中最重要的,我说的话,我跟他们承诺的,我哪怕死了,我必须要兑现。”

他听孩子们叫了几十年的阿爸,也回应了几十年。

每一声呼唤,都是一次提醒,每一次回应,都是他的承诺。

早在2007年,胡忠夫妇就已经将自己的工作关系转到了康定。

他们说:“只要高原的孩子还需要,我们就会一直坚守下去。”

他们的人生没有花团锦簇,只有一望无际的雪域和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。

但正如白居易在诗中所写:“令公桃李满天下,何用堂前更种花。”

谢晓君胡文吉胡忠在感动中国的领奖台上

他们生得平凡,却活出了伟大。所以平凡的人注定平庸吗?

我想看到这里,你一定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。


参考资料